Haus der Kunst, München
Haus der Kunst is already Kunst itself. |
大概是要從柏林 day day 博物館遊中喘息一下。
遇上愛好藝術和博物館的朋友,興之所致二人同遊 art museum:Haus der Kunst。
想約在美術館,個人認為這件事很浪漫。
在附近幾座博物館中,它很容易被認出,是個有著羅馬柱子、外型古舊但吸引的建築物。原來已有 75 年歷史,Hitler 當年也有參與落址計劃。
special exhibition: ECM - A Cultural Archaeology 23Nov2012 - 10Feb2013 Concerts (30euro) and exhibition (8euro). |
與不少博物館一樣,Haus der Kunst 周日免費入場。
不過我們去了參觀其中一個特別展覽 (就要收費 8euro 喇):
ECM - A Cultural Archaeology
一個以音樂為主、關於現代跨媒體文化的展覽。
OK 啦,簡單啲,就是 modern art。
ECM (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)
是慕尼黑 ~1970 年時期搞藝術的團體,
屬值得尊敬的先驅級別,
四十多年前,
已致力玩聽覺與視覺 crossover。
主要在 jazz avant-garde 和 improvised music,
crossover 攝影、docu、typography、installation.....
今天我想談談音樂。
先來個思考題:
你覺得怎樣才稱得上「音樂」?
Minimalism of ECM's albums' cover,封面的簡約設計說是為了向寧靜致敬。 製造聲音的人如何向寧靜致敬? 讓聲音凸顯寧靜? |
以上是 wiki 的定義。
唔...... 闊到好似無講的定義。
我不熟悉音樂,但喜歡。
Improvised music 即興音樂的好聽之處......
不知道,但算有趣。
我聽上去只是把雜聲亂糟糟地拼湊而成的混和體。
唔....... 這叫音樂嗎?
用了些時間坐在展覽試聽的長椅上,
打著拍子,思考「甚麼才算音樂」的問題。
我決定把它列入哲學題類。
經初步思考後,我認為
音樂可以形容全部能夠讓人有感覺的聲音。
Music is what gives feelings.
根據我個人定義,
即使再高技巧的 orchestra 大師級演奏,
無 feel 就是無 feel,就不是音樂了,很 personal 的。
所以 improvised music 對我來說僅被列入為「聲音」的 category。
不好意思 ECM,你們在對牛彈琴。
團體成員包括攝影師和電影人。他們創作的對象很多時就是 ECM 成員的音樂演奏。 懸掛在大房間正中半空的超薄螢幕片, 前後兩邊畫面播著同一情境的不同角度。 強勁的 presentation。 |
-*-*-*-
有時候問人,
你覺得這首歌好聽嗎?這幅畫好看嗎?
總會遇到「我唔識聽/睇,我都唔知」這類答案。
我會覺得這樣回答很莫名其妙:
「唔知」啲咩呢?
不了解就不會有喜歡和不喜歡嗎?
抑或是想說「無感覺」?
當然,你對一件事知多一點,
會影響對它的感覺,
但在未認識之前、接觸過之後,或多或少已會對它有 feel 吧?
即使那是最 raw 的第一感覺:
鍾意。唔鍾意。無感覺。
就係咁簡單。
對那些聲音、那些影像無感覺,
代表那些東西對你來說只是「東西」,
不成「音樂」、不成「畫作」。
增加認識,有機會令「東西」轉型。
當「東西」能成為「藝術品」時,
會覺得世界更多姿多采。
這是我興起想分享但其實已存在很久的想法。
-*-*-*-
Last but not least,,
Don't forget to sit down for a nice cup of schoko
in the museum's cafe :)
Don't forget to sit down for a nice cup of schoko
in the museum's cafe :)
-*-*-*-
[info]
Haus der Kunst, München
address: Prinzregentenstraße 1, 80538 Munich
address: Prinzregentenstraße 1, 80538 Munich
fee: free on Sunday/ 8euro for special museu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